回看1994年的那次重要财税体制改革,可谓是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军,从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入着手,将财政包干转为分税,逐步建立起以增值税等税种为主的现代税制,中央财政收入占比明显提高,由此增强了财政汲取能力和中央宏观调控能力,并对地方政府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30年后,这一体制积累的问题开始凸显,最显著的是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滞后,地方承担的比例过多,自主财力不足,即便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不断扩量,到2023年转移支付的规模已超过中央本级财政收入,但因为相当大部分的转移支付资金受到用途的严格限制,地方可自由支配的财力仍然不够。尤其是2021年下半年后房地产下行,地方政府过去20年来依赖的土地出让金大幅缩水后,地方总体财力日趋吃紧,部分地区公务员欠薪的“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难题不绝于耳。
在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蓝图已经被勾勒出来之时,下一步将如何迈出?
————————————
本期《周刊导播》,将先为你领读《财新周刊》封面文章《探路新一轮财税改革》,让我们先来看看,这次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环在哪里?
财税学界认为,新一轮财税改革最重要的是要完善央地财政关系,关键是解决地方财力与事权不匹配的问题,改革支出端,调整央地事权划分。
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2024年9月底在财新举办的“2024亚洲愿景论坛”上表示,从中央本级支出占全国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看,“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的任务尚未完成。他强调,事权应当包括管理权,否则就会产生大量的委托事权。哪级政府的事权,就由哪级政府管理,也包括各级政府的支持机构。“要做到这一步,存在大量的认识问题。现在是上级政府下发文件、下达指标给下面,通过各种类型的巡视、督查、检查和考核措施,越是基层政府,责任越大、财力越紧张。”
事权改革不单是政府间财政事权调整,更关系整个行政体制的改革,这也使得推进深化改革尤为迫切。正如楼继伟所言,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多年来是理顺政府间关系的焦点和难点,之所以难,是因为关系到国家治理模式和高阶法律。
本期封面文章,作者程思炜,文章除了详细梳理央地财政关系中的难点之外,还分析了关于改革中改进激励约束机制和确定法治边界的难点。
《港股迎“雪王”》
2025年3月3日,全球4.5万家蜜雪冰城加盟店,将新茶饮顶流IP“雪王”送上了香港交易所的上市敲钟仪式。当天,公司市值突破千亿港元。上市首日股价升幅43%,打破了新茶饮公司港股“挂牌即破发”的魔咒。
参与蜜雪上市的中资投行人士对财新表示,在竞争极为激烈的新茶饮行业,为了争取在资本市场上“人有我有”,再加上境外上市平台还能有效加持“出海”布局,新茶饮公司赴中国香港或者美国上市的进程未来可能提速。
在过去几年,国内餐饮市场竞争白热化,各大品牌纷纷抢滩海外市场,但产品的海外供应问题是块更加难啃的“硬骨头”,即便是较早出海的蜜雪冰城在海外的供应也并不稳定。雪王”的IPO成绩是爆火还是虚火?当前,茶饮行业集中度已经较高,未来市场竞争的核心在于什么?更多内容请看《港股迎“雪王”》。
此外,本期《财新周刊》还有关于跨境铁路提速、东南亚入境游升温等内容。在下方的链接中,也可以找到过往所有《财新周刊》文章。升级订阅财新通,你不仅可以读到上述精彩报道全文,还可畅览财新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