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火中國1937-1952:流轉的勝利與悲劇,近代新中國的內爆與崛起
作者: 方德萬(Hans van de Ven)
出版社: 聯經
副标题: 流轉的勝利與悲劇,近代新中國的內爆與崛起
原作名: China at War:Triumph and Tragedy in the Emergence of the New China 1937-1952
译者: 何啟仁
出版年: 2020-11
页数: 480
定价: NTD 560
装帧: 平装
ISBN: 9789570854961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簡介

方德萬(Hans van de Ven)

荷蘭漢學家,英國劍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訪問學者、中國南京大學歷史學系客座教授。著有:Breaking with the Past: The Chinese Maritime Customs Service and Global Origins of Modernity in China、War and Nationalism in China: 1925-1945、From Friend to Comrade: The Founding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1920-1927等書,合編之The Battle for China獲2012年軍事歷史學會(Society for Military History)傑出...

(展开全部)

作者簡介

方德萬(Hans van de Ven)

荷蘭漢學家,英國劍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訪問學者、中國南京大學歷史學系客座教授。著有:Breaking with the Past: The Chinese Maritime Customs Service and Global Origins of Modernity in China、War and Nationalism in China: 1925-1945、From Friend to Comrade: The Founding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1920-1927等書,合編之The Battle for China獲2012年軍事歷史學會(Society for Military History)傑出圖書獎(Distinguished Book Award)。

譯者簡介

何啟仁

畢業於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72年班、海軍官校76年班、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後於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EHESS)近現代中國研究中心(CECMC)取得高等研究文憑(DEA, Diplôme d’études approfondies),並為該中心博士生。譯作有:《中國革命的起源1915-1949》、《主宰中國的太子黨》。

譯校者簡介

沈高陽

中山大學世界史碩士,攻讀上海交通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中。擅長數種語言。曾編著《百川匯南粵——海上絲綢之路對嶺南文化的影響(兩卷)》,並有多本譯注。

張志雲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貿易史教授、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榮譽資深研究員、日本東京大學客座教授。近代史、海關史、帝國史研究者,師從畢可思教授(Robert Bickers)。主要研究中外關係史、帝國主義與殖民主義史、中國海關史、歷史地理資訊系統等。代表作有:Government, Imperialism and Nationalism in China: The Maritime Customs Service and its Chinese Staff、The Chinese Journals of L.K. Little, 1943-1954, An Eyewittness Account of War and Revolution(三卷)等。

目录  · · · · · ·

推薦序1 弦歌不輟在戰火中國/齊邦媛
推薦序2 以戰爭史貫穿整個中國現代史/張寧
臺灣版序 「你為誰而寫?」/方德萬
譯者序 戰爭年代,和平想望/何啟仁
地圖
導論
· · · · · · ( 更多)
推薦序1 弦歌不輟在戰火中國/齊邦媛
推薦序2 以戰爭史貫穿整個中國現代史/張寧
臺灣版序 「你為誰而寫?」/方德萬
譯者序 戰爭年代,和平想望/何啟仁
地圖
導論
第一部 立國大業
第一章 蔣介石:救中國
孫逸仙與蔣介石
蔣介石的政變
第二章 國家建設
軍事改革
國民改造
外交政策
第三章 南京,南京
中山陵
陳克文和齊邦媛的南京之旅
第四章 走向戰爭
向衝突發展:西安事變前中國和日本的政策
西安事變
孤注一擲
盧溝橋事變
戰事擴大
第二部 歷史轉捩點
第五章 淞滬會戰
戰役
轟炸
化敵為友?
團結群眾
第六章 以空間換取時間
南京
徐州
武漢
焦土
逃難
第七章 扶植替代政權
傀儡
戰略轟炸
冬季攻勢(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一九四○年一月)
第八章 戰爭中的共產主義
調整共產主義
游擊戰理論化
日本人救了中國共產黨
戰爭中另有戰爭
整黨
第三部 試煉
第九章 戰爭中的同盟
歐洲對亞洲
心懷舊恨
邁向勝利的中國
外交成果
第十章 轉折
一號作戰(一九四四年四月-一九四五年二月)
豫中會戰(四月二十五日-五月二十五日)
長衡會戰(五月二十七日-八月八日,湖南會戰)
桂柳會戰(八月-十二月,廣西和貴州戰役)
史迪威事件
美國退出中國對日戰爭
共產黨的回應
第十一章 日本在中國投降
內戰
恍如隔世的勝利時刻
第四部 新中國
第十二章 土崩瓦解
世風日下
救濟與重建
冷戰死亡之吻
第十三章 民族解放戰爭
革命中的鄉村中國
林彪在東北
遼瀋戰役
第十四章 終盡
韓戰
冷戰和平
尾聲 流轉
注釋
· · · · · · ( 收起)

> 更多短评 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