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薄荷实验
副标题: 文化与中国人寿保险市场的形成
原作名: Marketing Death
译者: 魏海涛 / 符隆文
出版年: 2020-10
丛书: 薄荷实验
ISBN: 9787576008463
内容简介 · · · · · ·
★ 美国社会学会2013年度“亚洲研究最佳著作奖”
★ 社会研究协会2012年度“全球化研究最佳著作奖”
★ “玛丽·道格拉斯图书奖”提名
================================================
作者通过在上海等地进行的深入细致的民族志访谈,记录了中国人寿保险市场在避谈死亡的文化禁忌下的发展历程及其背后的微观政治。书中提出的“文化多重互动模型”,对市场起源进行了具体而微的文化解释,呈现了作为共享价值观的文化和作为工具箱的文化的精彩交互。本书同样面对学术圈外的读者,包括人寿保险公司、经理和代理人,计划在中国开展业务的跨国公司,想要拓展海外业务的中国公司员工,以及希望了解中国文化是如何影响我们思想和行为的读者。
================================================
学者...
(展开全部)
★ 美国社会学会2013年度“亚洲研究最佳著作奖”
★ 社会研究协会2012年度“全球化研究最佳著作奖”
★ “玛丽·道格拉斯图书奖”提名
================================================
作者通过在上海等地进行的深入细致的民族志访谈,记录了中国人寿保险市场在避谈死亡的文化禁忌下的发展历程及其背后的微观政治。书中提出的“文化多重互动模型”,对市场起源进行了具体而微的文化解释,呈现了作为共享价值观的文化和作为工具箱的文化的精彩交互。本书同样面对学术圈外的读者,包括人寿保险公司、经理和代理人,计划在中国开展业务的跨国公司,想要拓展海外业务的中国公司员工,以及希望了解中国文化是如何影响我们思想和行为的读者。
================================================
学者推荐:
==============================================
陈纯菁教授的这部著作始于田野(field work),却又超越了田野(field site),为我们精湛呈现了中国寿险市场上传统文化因素与现代经济理性的碰撞交织、全球化与本土化力量的纵横博弈、历史形塑的当下现状与未来趋势之间的内在关联,堪称新兴市场形成史的一幅优美画卷,也为我们如何进行中西学界之间的建设性对话提供了一个优秀范本。
——符平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
可以有把握地说,《生老病死的生意:文化与中国人寿保险市场的形成》中译本的出版会给中国社会学,尤其给初创期的中国文化社会学,带来一缕清风。作者用其扎实而丰富的田野调查资料,简洁规范的行文方式,探讨了中国人寿保险业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文化作用。这一基于“工具箱”视角的经验发现,拓展了我们对于文化的认识,也为解释中国社会的关系特征注入了不少新解。同时,作为一本精良的社会学定性研究范本,相信在研究生及学者中一定能寻获知音、捕获佳碑。
——周怡教授,复旦大学社会学系
陈纯菁这部精彩的民族志研究,把文化与经济是否具有兼容性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并精辟地剖析了与国际营销模式不兼容的中国本土文化(“死亡话题禁忌”)如何形塑了新营销模式的过程。《生老病死的生意》是一部富有理论创见的著作,选题新颖,资料详实,论证严密,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为经济社会学的发展做出了重量级贡献。我相信,这将成为经济社会学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
——王宁教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陈纯菁,香港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她获得美国西北大学博士学位后,曾任教于匹兹堡大学和洛杉矶加州大学分校。她的研究兴趣包括社会文化、市场行为、全球化以及当代中国社会。目前的研究课题包括中国医疗服务中的非正式支付与社会关系、医患关系,以及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社会文化意蕴。
译者简介
魏海涛,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讲师,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文化与经济、劳动过程与集体行动。
符隆文,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医学人文部博士后,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兴趣为医疗社会学和文化社会学。
丛书信息
> 更多短评 1 条